“秸”尽全力护蓝天

我市推动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侧记

发布时间:2024-10-30 10:08 来源:应急中心

“站在山巅望去,麦田、油菜、玉米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丰收的喜悦荡漾心底,可秸秆何去何从呢?”这是安康各级党委政府共同思考的问题。

为切实做好秸秆禁烧以及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安康市一方面采用宣传引导、智慧监管等方式开展专项行动,“四级”联合发力坚决禁止秸秆垃圾露天焚烧的行为;一方面深入田间地头明察走访、调研座谈、听取民声,同时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探索秸秆资源化利用新途径,将小秸秆“变废为宝”育真菌“生态包袱”变为“绿色财富”。


“智慧监管”显成效

我市通过南水北调环境应急处置中心平台升级建成了安康市大气网格化监管平台,在全市范围内的高速公路、汉江支流沿线及工业园区共安装39个热成像高空摄像头,通过智能图像识别、红外热成像、360度自动巡查等技术24小时实时监控和高效监管秸秆焚烧工作,实现了重点区域高空视频监控全覆盖。高空摄像头在巡查过程中检测到火点后,立即生成火点警告,并将火点位置、图片、视频等信息推送到微信群进行分析研判,执法人员根据焚烧火点、焚烧痕迹,倒查监控系统后台位置,核对现场相关人员是否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反馈,未及时处置的立即下发交办单,并移交相关部门处置。今年以来,下发通报2份,发现火点(黑斑)18处,每个焚烧火点(黑斑)扣相关县(市、区)年度目标考核0.01分。

        

 “变废为宝”育真菌

推动秸秆综合利用,是顺应时代之变、切合群众需求的重要工作。近年来,汉阴县探讨出了秸秆育真菌这一成功尝试,汉阴益康现代农业园区充分利用作物秸秆这一丰富的农业资源,通过科学的配方和先进的工艺将其转化为食用菌栽培的基料。这一创新举措不仅解决了秸秆处理难题,消除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隐患,还提高了土壤肥力,为食用菌的生长提供了更加稳定、可控的环境,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汉阴秸秆原料比较充足,我们这两年把油菜秸秆收回来以后粉碎,再添加点木屑做基料,还有桑枝秸秆做食用菌的基料。姬松茸亩产新鲜的由400多斤增收至1000余斤。我们现在销往全国,明年准备扩大规模,把秸秆资源充分再利用。”汉阴县益康现代农业园区负责人况长林介绍。

小秸秆育出“大菌菇”,不仅是汉阴益康现代农业园区的一次成功尝试,也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绿色农业发展开辟了新道路。这一实践提升农业废弃物的利用价值,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更为构建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秸”尽全力齐动员

5月7日,安康市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秸秆禁烧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各县(市、区)、镇办和市级生态环境、公安、交通、城管、农业农村等部门等相关职责,严格落实全市污染防治攻坚提标升级要求,各县(市、区)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用好用足“镇办吹哨、部门报到”协调反馈机制,从严从快查处第一把火、第一处烟,防止“破窗”效应。

一是“秸”尽全力,监管到位。安康市生态环境局牵头成立了5个督查组,由县级领导担任组长,对各县(区、市)进行包片,每两周开展1次督导巡查,对重点时段、重点区域进行加密监控,加大巡查频次。各县(市、区)坚守“疏堵结合、全域禁烧”原则,持续实施四级”网格监管机制,确保做到“空间覆盖无空白、职责落实无盲点、监督管理无缝隙、压力传导零递减、人人守好责任田,筑牢全域禁烧防线。

二是“秸”尽全力,奖惩到位。市大气专项办严格落实《安康中心城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考核及问责问题移交办法》,各县(市、区)将秸秆禁烧工作纳入对镇办、部门的目标责任考核,积极研究推行举报有奖机制,发动群众相互监督、同防共治。

三是“秸”尽全力,宣传到利用媒体、网站、微信、微博、短信、悬挂标语、张贴公告、出动宣传车、召开村组会和院坝会、干部入户宣讲等多种形式,宣传秸秆焚烧的危害、秸秆综合利用的途径、秸秆禁烧的政策要求和相关处罚规定,积极营造“不敢烧、不愿烧、不能烧”的浓厚氛围。各镇办的网格员走村串户,发放秸秆禁烧的宣传资料,签订秸秆禁烧协议,县、镇、村干部积极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鼓励农民采用秸秆还田、青贮饲料等方式,提高秸秆经济价值。

       今年以来,我市焚烧秸秆工作成效显著,未因焚烧秸秆出现污染天气。截至目前,累计出动宣传车辆1500余台(次),人员14920余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29540余份,悬挂标语1269条,签订承诺书107430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