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依秦岭,南枕巴山,汉江水穿城而过,坐落在山水交融之地,一眼望去,尽是“山清水秀、草木生长”“水清鱼跃、岸绿景美”,良好生态环境已经成为石泉县最美底色和最优资源。
这是石泉县突出生态环境保护的必然成效。近年来,石泉县始终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不动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焦“美好石泉”建设目标和“五个当标杆作示范”要求,驰而不息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连续五年位居陕西前列,先后获评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康养100强县、中国天然氧吧等称号。2024年六五环境日陕西主场宣传活动启动仪式暨陕西省生态文化创作大赛成果展演活动在石泉县成功举办。
“三个强化”聚成工作合力
强化组织领导。紧盯全市生态环境“保冠军,当标杆”的总体目标,坚持领导带头、靠前指挥、稳扎稳打、强势推进。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坚持定期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达重要会议、文件精神,研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立县级领导、县直部门、各镇(村、社区)生态环保三级责任清单,所有县级领导按照责任清单,带头深入一线、协调解难,重点问题盯紧不放、定期调度、督办落实,形成了“以上率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强化资金保障。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资金投入,县财政每年安排用于生态保护与修复、环境污染治理、资源保护等方面预算资金均超过3亿元,均占当年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以上。每年安排生态环保资金均占生态转移支付资金的50%以上,用于“两厂(场)”运维、水源地保护、秸秆综合利用、污染源普查、环境监测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强化服务监管。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和单项考核的双考机制,用足用好生态环境执法检查、督查巡查、环评审批三项监管措施,2020年以来累计处理环境信访投诉473件、行政处罚31起,收缴罚款178.25万元;成立环保督查巡查工作专班,持续强化“一月一主题交叉督查检查、一月一调度”举措,累计排查整改各类生态环境隐患问题共计406件。严格执行环评制度,常态化做好招商引资的指导服务和新进项目的环评把关、审批工作,助推重点项目尽快落地。
“三个用力”厚植生态优势
用力保蓝天。持之以恒推进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全面落实“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措施,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和禁止或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区域,扎实开展秸秆禁烧、工地扬尘、油烟污染、油气三次回收治理等工作,全面拆除燃煤锅炉,餐饮服务行业油烟净化设施应装尽装。2020年以来,石泉县空气质量稳中改善,年平均优良天数达到355天以上,PM2.5年平均浓度为24微克/立方米。
用力护碧水。持续巩固完善“河长+警长+四员”运行机制,扎实开展水环境质量提升专项行动,纵深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划定13个镇级水源地保护区,建成县、镇级污水处理厂12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44处、区域性生活垃圾填埋场4座,实现了城镇污水处理全覆盖和生活垃圾收转运城乡一体化,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0%,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48.41%。近年来,县域内水质监测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及以上标准,全县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
用力守净土。坚持“绿色、生态、高效”发展理念,按照“分类施策、农用优先、预防为主、治用结合”的原则,督促重点监管单位严格落实隐患排查、自行监测等法定义务,扎实开展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排查,有序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耕地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工作,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废旧农膜回收率分别达到93%、91.72%、83.97%,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1%,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三个提升”护航环境质量
提升执法能力。以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导向,深入落实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和执法分区负责制度,坚持以“双随机、一公开”为主要执法监管模式,实行驻厂帮扶,形成“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环境监管体系,常态化开展督查巡查和专项执法行动,切实解决好群众身边环境问题。
提升监测能力。安排专人负责水质国控断面自动站和省控空气自动站监测数据监控值守,一旦数据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查找原因、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反映县域生态环境质量。以石泉县环境监测站为核心,成立安康市北部区域站,具备开展水、声2大类32项环境监测能力,为生态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提升应急能力。编制《石泉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石泉县汉江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石泉县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石泉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石泉县辐射事故应急预案》5个应急预案,建立企业各类应急预案备案106个,建成水质自动监测站3个、汉江水质保护站和应急物资储备库各1个,环境应急能力不断提升,近年来全县未发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