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发布时间:2024-01-23 14:21 来源:陕西日报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自2014年12月12日全线通水至2023年11月13日,累计调水量突破600亿立方米,京津冀豫四省(直辖市)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08亿人。

  陕西汉中、安康、商洛三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地,供水量占总调水量的70%。也就是说,受水地群众喝的每10杯水中,就有7杯从陕西来。

  近年来,为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汉丹江沿线三市全面加强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相结合,在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上取得新突破。

  24小时“在线” 守护汩汩清流

  冬日的汉江,平缓地从安康市中心城区流过,串起一江两岸的人间烟火。

  安康市地处汉江中上游,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涵养区,提供了中线工程63.18%的来水量。

  安康市汉滨区吉河镇马坡岭社区,是汉江进入安康市中心城区的“前站”,也是安康中心城市水源地所在。

  从水源地溯游而上约1.6公里,这片水域都属于一级水源保护区。

  “安康中心城区水源地是保障江南城区正常供水的第一道关口。”1月19日,安康水务集团净水分公司经理屈兰京说,“为确保水源地安全,我们在江上安装了浮渣拦网,在江岸沿线全覆盖安装摄像头,24小时不间断巡查,防止人为活动对水源地造成污染。在日常巡查巡检之余,我们每年都在安康市生态环境部门的指导下开展水源地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从马坡岭社区顺流而下,至10余公里外的关庙镇金星村,汉江在该村流经老君关国控水质监测断面,正式“告别”安康市中心城区。

  “老君关国控断面配备水质自动监测站,可实时监测水温、溶解氧、浊度、总氮等9项重要参数,准确反映汉江流经安康市中心城区后的水质情况。”安康市生态环境局汉滨分局环境管理股副股长王显耀说。

  由于城区人类活动多、开发强度高,按照相关要求,此处的汉江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即可。“随着志愿者常态化清理河道垃圾、劝导涉水活动,中心城区河堤两岸重点综合整治有序推进,再生水厂处理能力、处理标准提升,周边镇(街道)污水管网、污水处理站不断健全,这里的汉江出水水质长期稳定在地表水Ⅱ类标准。”王显耀说。

  2023年,安康市水环境质量指数、平均改善指数再度获评全省第一,全市地表水水质优良率保持100%,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我们将继续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盯安康生态环境质量‘争创全省第一’目标,以污染防治攻坚提标升级为抓手,持续提升流域水环境质量,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安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向诗兵表示。

  鸥翔水美 打造“城市会客厅”

  “过来吃饭喽!”1月17日,在汉中天汉湿地公园,随着志愿者的声音,数千只红嘴鸥冲着同一方向飞去,迅捷地叼住志愿者们抛来的美味。

  “我做志愿者七八年了。红嘴鸥在汉中越冬期间,我们每天都会来给它们喂食,引导游客文明观鸟。以前的冬天,江边冷冷清清,现在因为红嘴鸥,一下热闹起来了。”69岁的志愿者董义凤一边说,一边把用米、面、油、鱼、虾等原料制作的投食抛向空中。

  “今年来汉中越冬的红嘴鸥达3000多只,同时还有许多骨顶鸡、鸬鹚、斑头雁等候鸟。它们是汉中的一张‘生态名片’,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游玩打卡。如今,在河堤之内,汉江城区段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珍稀动植物生长栖息地环境稳定;河堤之外,城市建设区域因水增色、因绿升级,人们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汉中市一江两岸开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闫晓明说。

  2023年,汉中市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优良水体占比达100%,汉江、嘉陵江出境水质保持Ⅱ类,水环境质量稳居全省前列,保证了“一泓清水永续北上”,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水清岸绿的汉江福祉。

  一江两岸,山清水秀;生态家园,美丽如画。截至目前,汉中累计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7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3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4个,创建数量居全省第一。

  “水生态治理+” 扮靓秦岭山水乡村

  丹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水源,也是汉江最大的支流。

  位于秦岭南麓、丹江源头的商洛市商州区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在这里,守护河湖水源已经成为群众的共识。

  “网红公路”蟒岭绿道穿过商州区北宽坪镇。在沿线水生态治理和花海景观打造下,尤其是在对丹江支流会峪河流域的治理下,蟒岭绿道形成了集休闲、健身、生态观光功能于一体的景观带。

  北宽坪镇镇长郭双双对该镇面貌的变化深有感触。“现在整个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她说,“通过对河道特别是对蟒岭绿道沿线的治理,不仅促进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还促进了特色产业发展。”

  为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商州区扎实做好丹江、南秦河等重要水系的水体治理、岸线绿化、“四乱”清理工作,加大丹江源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力度,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行动要求,深入推进工矿企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污染防治,不断提升水生态修复质量,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我们还要继续做足做活‘水文章’,实施中心城区‘2+7’(丹江、南秦河及7条沟峪)水生态修复工程,把城市水系打造为城市‘会客厅’和‘最美阳台’。”商州区水利局局长王旭东说。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地,商洛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肩负着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和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双重使命。

  近年来,商洛市扛牢南水北调政治责任,全面开展精美城市、秦岭山水乡村建设,持之以恒狠抓污染防治工作,在全域开展水生态修复工作,推行“水生态治理+”模式,实施中心城区“2+7”、各县县城“1+N”(1条县河和其他河流)水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了两河口生态岛、黄沙河水体景观廊道、南秦河、马莲峪、柳家沟等一批水生态修复示范项目,让绿水青山成为乡村振兴的优势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