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生态环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省自然生态保护工作情况

发布时间:2023-03-27 17:06 来源:陕西省生态环境厅网站

3月27日10时,陕西省生态环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到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孟卫萍女士、副处长李旭辉女士、四级调研员傅晨女士,介绍我省自然生态保护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宣传教育处副处长杨帆先生主持。

杨帆: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生态环境厅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陕西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自身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全国生态环境大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近年来,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坚决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全省自然保护地监督和生态监管能力不断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积极进展,引导各地不断探索生态文明发展路径,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成效显著,全省自然生态系统总体稳定向好。

今天,我们邀请到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孟卫萍女士、副处长李旭辉女士、四级调研员傅晨女士,介绍我省自然生态保护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下面,请孟卫萍处长介绍有关情况。

孟卫萍:

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下面我从四个方面介绍下我省自然生态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一、自然生态监管工作情况

我厅以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生态保护红线等区域为重点,强化措施、夯实责任,不断强化生态环境监管工作。一是扎实推进秦岭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把涉及秦岭生态环境问题作为重点内容,定期调度、重点督办,推动中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涉秦岭问题按时彻底整改。会同省秦岭办持续开展秦岭生态环境联合执法检查。紧盯饮用水水源地、尾矿库、危险废物等重点领域,全力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隐患,确保区域生态环境安全。2022年我厅承担的各项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重点任务圆满完成。二是持续开展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销号工作的通知》,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销号的条件和流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建立自然保护区问题台账,定期调度整改进展,实行动态管理。联合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局等6部门组织开展了“绿盾2022”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通过推送问题线索、开展实地核查、省级联合检查等方式,督促涉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问题彻底整改。三是不断强化生态监管能力。完成2015-2020年陕西省生态环境状况变化遥感调查评估,形成评估报告及生态问题清单和保护修复监管建议清单。搭建秦岭生态状况综合监管系统,不断推进生态监管工作信息化。推进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在全省初步布设572个生态质量监测样地并完成样地核实工作。

二、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情况

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载体和具体举措。是市、县党委政府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2022年,我省汉中市城固县、镇巴县,商洛市商州区、柞水县荣获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宝鸡市麟游县、汉中市宁强县和安康市岚皋县荣获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目前,全省共有16个县(区)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9个县获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在开展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的基础上,我厅组织开展了第一批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遴选工作,通过资料审查、现场核查、征求意见、公示等环节,遴选出8个符合命名条件的县(区),已按程序报请省政府审核命名。

随着创建区域逐步扩大、地区逐步增多,创建工作已经成为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有力抓手和探索生态文明发展路径的重要平台。一是通过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有力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我们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作为约束性指标重点核查,3年内出现未完成上级下达的考核任务或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情形的、未按计划完成中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问题整改的、发生重大突发环境事件或生态破坏事件的,以及出现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造假的地区,在审核时一票否决。对已获命名的地区,若出现上述情况,将视情予以警告或者撤销命名。以此促进创建地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二是通过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激励创建地区不断探索生态文明发展路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指标涉及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活文化6个方面共43项指标,涵盖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目前,我省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已初步形成陕南、关中、陕北有序布局,不同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发展定位的区县共同推进的创建格局,在全省打造了一批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鲜活案例,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鲜活生动、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我省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成效及典型做法多次被《中国环境报》《中国生态》《陕西日报》《陕西卫视》等媒体以及生态环境部网站专栏等媒体推广宣传。2022年,我厅将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纳入生态保护纵向综合补偿范围,对获评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荣誉的县(区)给予专项资金补偿,极大地提高了各地创建积极性。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情况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生产生活必需品、健康安全的生态环境和独特别致的景观文化。2022年,中国作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主席国,引领和推动第二阶段会议通过最重要的预期成果“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擘画新蓝图。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出明确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COP15大会精神,全面推动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我厅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完善工作机制,明确重点任务。去年11月,提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陕西省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提升我省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全面保护我省重要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和生物遗传资源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二是发挥科研优势,开展调查评估。组织省内科研院所及高校完成陕西省黄河流域陆域和干流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实施秦岭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机制及早期预警研究,开展秦岭外来入侵物种普查、重点区域调查监测及评估工作,为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基础支撑。三是强化宣传教育,提高保护意识。制定《2022年生物多样性宣传工作方案》,举办“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启动仪式,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制作宣传展板、宣传海报和标识,编制《生物多样性知识100问》,在各项活动中向公众展示和发放,开展科普和宣传,提高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制作了《护生万物壮美秦岭》宣传片,向生态环境部推荐《陕西红碱淖湿地湖心岛生境修复与遗鸥种群保护》和《朱鹮、秦岭石蝴蝶珍稀濒危物种保护》两个案例,入选全国2022年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并在COP15第二阶段会议期间展示播放,宣传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

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重点从以下4个方面强化我省自然生态保护工作。

一是切实做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落实《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扎实推动我厅承担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年度重点任务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会议重点任务落实。强化秦岭生态保护监管,积极推动秦岭区域生态监测网络建设。

二是不断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管。开展陕西省“绿盾2023”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强化自然保护地内遥感监测发现的破坏生态环境疑似问题核查、整治,紧盯中省生态环保督察等涉及自然保护地以及生态恢复治理等突出问题,扎实推进问题整改。探索开展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工作。

三是持续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组织开展第二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遴选工作。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推荐与复核评估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推广生态文明建设和“两山”转化典型案例。

四是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认真落实《陕西省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推动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任务实施。编制《陕西省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策划开展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活动。

以上就是今天发布的内容,谢谢大家!

杨帆:

谢谢孟卫萍处长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报一下所在新闻单位的名称。

中国环境报记者:

请问我省在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李旭辉:

谢谢您的提问!为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2017年起,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了“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督检查专项行动。我厅联合省级相关部门,连续6年开展专项行动并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绿盾”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省相关部门通力协作、上下联动,对自然保护地全面开展拉网式排查,建立了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我们始终将涉及自然保护地的矿产资源开发、工业开发、能源开发和旅游开发作为重点予以关注,严肃查处违法违规问题,涉及自然保护地的违法违规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截至目前,我省“绿盾”专项行动共核查疑似问题点位2770个,已整改完成2748个,整改完成率99.2%。

二是生态环境监管更加科学规范。生态环境部于2022年11月出台《关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销号的指导意见》,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销号的总体原则、整改销号条件、涉及范围和功能分区调整问题的处置以及不纳入现阶段整改销号问题台账的情形做了明确规定。我厅也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销号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整改销号的内容、条件、流程等。两个文件的出台,进一步规范了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销号工作,推动我省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及生态恢复更加科学规范。

三是生态环境监管能力不断增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监管手段多样化。综合采用遥感监测、无人机核查等手段,辅助人工现场核查,更精准、更快速地发现生态环境问题。另一方面是全过程信息化。利用自然保护地监管信息平台,基本实现了发现问题、现场核查、问题诊断、整改销号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

凤凰网记者:

在推动各地区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加快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方面,我省采取了哪些措施?

孟卫萍:

谢谢您的提问!近年来,我厅推动各市县(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取得积极成效。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严格创建标准,强化过程指导。2021年12月,经省政府同意,我厅印发了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和建设指标,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规划实施、申报、核查、命名以及监督管理的全过程要求。建立了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专家库,从规划编制开始,到核查命名以及命名后的监督管理,提供全过程咨询指导服务。严格达标核查工作,对于申报创建地区,对照创建指标,采取专家背靠背审核打分、暗访、现场核查等多种方式,对创建地区指标达标情况进行核查。将创建工作纳入生态保护纵向综合补偿。

二是坚持分类施策,突出创建特色。我省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自然地理特征迥异,资源禀赋差异较大,经济社会发展参差不齐。针对这一现实情况,我厅加强统筹谋划、突出分类指导,切实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推动关中地区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构建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向优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引导陕北地区突出抓好水土流失等生态治理工作,加快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打造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引领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支持陕南地区发挥秦巴山区生态资源优势,探索和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形成以“两山”转化为目标的生态文明示范。各地区坚持因地制宜、扬长补短,开创了同向发力、奋勇争先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的崭新局面。

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发挥示范引领。我厅通过多种途径和平台大力宣传创建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切实增强示范引领作用。在我厅门户网站设立专栏,不定期推送创建地区典型案例,向生态环境部、中国环境报等推送创建地区好的做法和经验,为全省及全国同类型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经验。通过对创建地区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知识问答、问卷调查等形式,引导创建地区党政领导干部及广大群众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自身做起,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杨帆:

谢谢孟卫萍处长,请继续提问。

陕西广播电视台记者:

请介绍一下《陕西省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出台的背景以及下一步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和主要措施。

傅晨:

谢谢您的提问!2021至2022年,中国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主席国,引领和推动会议通过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擘画了新蓝图。2021年10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着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我省涉及4个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保护区域(即秦岭、大巴山、六盘山-子午岭、岷山-横断山),其中秦岭同时也是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出台《陕西省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意见》,加强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的有力举措。

《实施意见》分两个时间段提出了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

一是到2025年的近期目标:推进全省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基本建立生物多样性的评估、监测体系,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6.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60%左右,湿地保护率达到50%,全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数保护率达到77%,陆地生态系统类型有效保护率达到国家要求,汉江、丹江等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有所改善,生态质量稳中向好。

二是到2035年的远景目标:形成统一有序的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森林、草原、荒漠、河流、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升,生态系统状况明显好转,典型生态系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其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汉江、丹江等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显著改善,保护生物多样性成为公民自觉行动,生态质量明显改善。

《实施意见》中提出今后几年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措施有7个方面:

一是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加快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修法步伐,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中长期规划,制定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政策制度。二是不断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抢救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繁育珍稀濒危野生植物,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三是建立完备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体系,推动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监测信息共享,加强生物多样性评估。四是不断提升生物安全管理水平,依法强化生物技术环境安全监测管理,建立完善生物遗传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监管制度,持续加强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管理。五是创新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机制,加强生物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技术转化研究,规范生物多样性友好型经营活动。六是加大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全面开展执法监督检查,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七是完善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资金保障,强化科技支撑,推动社会参与。

杨帆: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