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由陕西省生态环境厅组织主办、陕西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承办、陕西省环保志愿者联合会协办的“两山实践陕西行”主题采访调研活动走进陕西省安康市。调研团先后到达安康市管辖的平利县、镇坪县、岚皋县、石泉县,深入考察了安康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方位展示了安康市生态创建工作创新成果、生态环境变化、民俗风情、地域文化等,展现了一个生机盎然、蓬勃奋进的美丽安康。
经历了一场小雨的洗涤,平利县蒋家坪村的茶业现代示范园区显得格外清新。远眺,雾霭轻抱柔软的山脊;近观,齐腰的茶树苍翠欲滴。
如今,绿色遍布秦巴汉水之间,生态文明的种子也播撒在安康人的心中。在坚定不移走好“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高质量发展新路的同时,安康市不仅守住了“绿水青山”,也收获了“金山银山”。
破茧重生 蓄势化蝶 盘活绿色经济
安康市地处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受主体功能区生态保护限制,安康市91.6%的国土面积为限制和禁止开发区,10个县区中有9个被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同时,安康市又地处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川陕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滞后,发展需求十分迫切。
安康市和国内大多欠发达地区一样,在发展当地经济过程中也走过弯路。从20世纪80年代起,安康市大力发展黄姜皂素产业,对土壤水质造成污染;搞过砍伐林木为主的“木头经济”,破坏了水土涵养;鼓励开采以有色金属为主的“石头经济”,留下大大小小的污染尾矿。这些产业要么因为盲目扩张遭遇困境,要么就是短期实现增收但造成生态环境长期恶化。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启动,为保证汉江水质达标,安康市累计关停高污染、高能耗企业300余家,斥资近20亿元建成22个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厂和安康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随后,取缔数万口养鱼网箱,清理河畔游船,治理河道采砂。
安康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不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水污染防治行动、秦岭生态保护、土壤污染防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些举措换回的是安康市城市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稳居全省前列,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100%,17个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汉江出陕入库断面水质始终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
如何让安康市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政府部门在重新审视了安康市的资源优势后,决定从生态经济上谋求出路,寻找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由于地处我国优质富硒土壤地,安康市的茶叶、山货、蔬菜、粮食、饮用水都含有天然富硒。为了盘活硒资源,充分挖掘潜力,安康市争取到了在当地建立起富硒食品开发工程实验室的国家项目,富硒产业研究院和国家级富硒产品科技创新孵化器,先后引入了3个院士工作站、26个专家工作站,以及建成省级富硒产业科研平台3个,大力发展富硒产业,按照“硒+X”战略,在经济发展上实现了破茧重生。
“过去,有很多富硒产品藏在深山无人知。”安康市生态环境局副调研员罗洪泉说,“现在通过专业人士指导、专业机构认证、包装、宣传,富硒产业已成为安康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准确地说是‘两山’理论引导安康找到新的产业发展方向。”
短短数年,安康除了富硒茶、天然富硒饮用水外,核桃、生猪、魔芋等含硒的农产品产业也实现了快速发展,在全国打响了“中国硒谷·生态安康”的品牌,并纳入省级重点产业链。
可以说,盘活生态资源后,安康的经济发展跨上了新台阶,开启了转型发展的“蝶变”之路。
黄连虽苦 日子很甜 做强绿色产业链
镇坪人大多依山而居、临窗见水,依靠大山繁衍生息。在总人口不足6万人的县城里,90岁以上长寿老人就超过180人,使镇坪县成为响当当的“中国长寿文化之乡”。依托“长寿”这个品牌,当地的中药种植和康养服务产业取得进一步发展。
“镇坪黄连种植历史悠久。为了扩大黄连产业,通过林下种植的方式,按照‘政府扶企业、企业建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发展思路,使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订单生产三种途径,提高农户的经济收入。可以说,黄连虽然苦,但是老百姓的日子是非常甜蜜的。”镇坪县副县长胡高琼说。
除了黄连,镇坪还主要栽培葛根、天麻、玄参、独活等30多种中草药材。目前,全县药材种植面积达40万亩,中药材资源1026种,是名副其实的“巴山药乡”,也是不可多得的中药宝地,当地老百姓正是靠着这块宝地实现脱贫致富。
2018年,镇坪县成为安康市第一个整县脱贫摘帽的县区。2019年,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走进岚皋县杨家院子电商直播间时,主播正在卖力的讲解着魔芋豆腐的制作过程。
为了让长在深山无人知的土特产成为走出大山天下闻名的香饽饽,岚皋县积极推动实施“互联网+流通”,以物流整合、共同配送为突破口,通过狠抓资源整合、业态融合,拓宽农产品上行渠道,构建城乡商品流通网络,将岚皋县“限制开发”的不利条件向“生态储备”的有力方面转化提供了可能。
这条“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电商脱贫新路,为岚皋县的绿色发展、脱贫致富注入了新动力,实现了县域城乡电商物流协同发展,用数字经济架起“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桥梁。
石泉县地处秦巴山区腹地,濒临汉江,环境优美,蚕桑产业是当地的传统产业。
在明星村,由养蚕大户统一代养村里新孵化的小蚕,等小蚕长大后再分发给农户,大大提升了蚕的存活率,就蚕桑产业这一项,明星村人均每年增收超过2000元。
为使传统产业再放异彩,石泉县通过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扩大蚕桑产业规模,建立起高标准优质桑园7.3万亩,2021年蚕桑产业总产值达20亿元。
深入打好攻坚战 守护绿水青山
水环境质量连续三年保持全省第一,空气质量始终排在全省第一方阵,全市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共荣获4张“国字号”名片,稳居全省前列……近年来,安康市为守好、用好、护好这片绿水青山,实施一系列措施,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实施瀛湖良好湖泊保护和生态环境治理,清理取缔瀛湖库区养殖网箱3.5万余口,对260个入河排污口全面排查,整治问题排污口76个。完成206个镇、808个农村环境整治,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117个。加快推动白石河历史遗留硫铁矿污染治理,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受到国务院第十二督察组、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充分肯定。
针对中央、陕西省生态环保督察组移交的问题,严格执行“三色”(白、黄、红三色督办单)“三制”(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督办管理,加强整改监督检查,以最严的要求从快从实抓好整改。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陕西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的111个问题已按期整改到位。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陕西省生态环保督察转办的267件信访问题全部办结,反馈问题有序整改。
颁布了《安康市汉江流域水质保护条例》《安康市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安康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等地方法规,印发施行《安康市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大力实施生态立市的指导意见》等环保制度。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五项机制”“三色”督办单制度以及秦岭生态环境联合执法、联席会议、考核考评等工作机制。健全完善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信息管理和公开公示等制度,生态环境保护及执法检查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建成15个水质自动监测站、19个大气自动监测站和13个大气监测微站,垃圾治理、污水治理等环保设施配套到位,自然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超过91%;中心城区、县城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8.4%、96%。
天蓝、山绿、水清、地洁,如今行走在安康市,看到岚皋、平利、镇坪、石泉等县以及各县区多年来都在依托自身的生态优势发展绿色产业,不仅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而且走出了特色品牌的发展之路,这可能就是秦巴山里的致富密码,一个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新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