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秋冬,农村田间地头和房前屋后堆放的秸秆、树木条儿,成为一道“老大难”问题。一方面,焚烧会影响空气质量,另一方面秸秆如直接还田,则影响后茬作物的播种质量,同时加重了农田病虫害的发生程度。
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还得靠技术创新。
12月18日,中科院西安分院组织陕西省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岐山县农业局和眉县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单位专家在位于岐山县蔡家坡镇安乐村的陕西厚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围绕宣世荣高级农艺师创新的有机物料无害化堆制生物有机肥技术进行调研、座谈、交流。这项活动旨在搭建合作平台,通过推广该项技术体系,加强科普宣传力度,使造成农村脏、乱、差,污染环境的柴草、秸秆、暴露的畜禽废弃物变为无害化有机质肥料,起到净化环境,改良土壤,促进绿色农业发展及农村人居环境清洁的作用。
秸秆无害化堆肥就是将秸秆粉碎后,利用厚地酵素按照独特的工艺无害化处理,再经过完全腐熟堆制成有机肥的系统性堆肥技术。该技术利用研发的特有发酵工艺及技术生产的厚地有机物料腐熟剂,利用秸秆、畜禽废弃物、果树枝条、农副产品废弃物、食源性有机废弃物,经过堆放发酵产生55℃—65℃高温,持续10天以上,达到无害化灭菌处理后熟化成有机肥。这些堆制成的有机肥应用到果园、菜地,能够减少化肥用量,减少农药用量,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有效改良土壤。
“更重要的是,这项技术将造成农村脏、乱、差,污染环境的柴草、秸秆,暴露的畜禽废弃物变废为宝,净化了环境,修复了生态,改良了土壤,促进了绿色农业的发展及农村人居环境的清洁,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清洁的好做法。”相关专家介绍。
秸秆无害化堆肥具有以下特点:
富含天然有机质,能够破除土壤板结,增加土壤通透力,促进团粒结构形成,增加土壤保肥能力。这是因为丰富的有机质进入土壤,其物料表面呈负粒子状态,而矿物质肥料离子呈阳性,对矿物质肥料有很好的吸附能力,有效减少了矿物质肥料的流失。
增强土壤保水能力。天然有机质利于形成腐殖质,每千克腐殖质可吸附5千克的水,有效提高了土壤保水性能。同时,天然有机质可以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及适应性,因为土壤有机质的增加优化了土壤结构,增强了通透性,提高了保肥保水性能。
土壤环境更利于作物的生长。秸秆无害化堆肥后,作物的耐寒能力、抗冻性能、抗旱能力、耐高温能力均明显提高。这样不仅提高了作物的产量,还提高了品质和效益。同时,足量使用有机肥能明显减少化学肥料用量,减少农药用量,减少天然降水的蒸发,增加了蓄水能力,随之可减少灌溉用水,增强了土壤控水能力。
近年来,这项技术已在岐山县蔡家坡镇、雍川镇、凤鸣镇、青化镇试验示范和推广,并已辐射周边县区及辽宁省大连市、山西省运城市、河南省南阳市、江苏省徐州市、湖北省宜昌市、甘肃省张掖市等地区,引起了许多果农、农科城专家及国内外科研部门关注。
“实践证明秸秆无害化堆肥技术是一条可行的秸秆肥料化之路。秸秆无害化堆肥的应用能够减少化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控制农田用水、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提高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保水能力,提高土壤保肥能力,提高肥料利用率。这项技术值得推广!”中科院西安分院相关专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