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鱼米之乡话丰年

发布时间:2020-09-23 17:56 来源:陕西日报 张权伟
    秋后,驱车行驶在安康汉江河谷地带,云雾沿山谷铺开,在阳光照射下宛若仙境。蜿蜒的山路从山顶直通山脚,苞谷熟了,瓜果熟了,金黄色的稻谷也熟了,一条条山沟被装扮得格外耀眼。
  在汉阴县双乳镇双乳村,王世锋正在稻田里忙活。他并非忙着割稻谷,田里的稻谷尚未成熟,他在稻田里捕虾。
  2018年,来自湖北潜江的王世锋回到媳妇老家创业,成立了汉阴县潜虾水产有限公司,在双乳村承包了200亩水田,将其中40亩作为精养池,剩下的全部种水稻,水稻下放养虾苗,想用“虾稻共作”的方式,将潜江地区的种植养殖经验复制到秦巴山区。
  “这里山好水好,自然环境优越,培育出来的小龙虾个个钳大肉满,吃起来肉质格外紧实有弹性。”从稻田回到岸边,王世锋说,“‘虾稻共作’,且都能成活,说明我们的稻米和小龙虾都是真正的健康食品。”
  2019年第一批虾上市时,王世锋曾一家一家地跑市场,很快,市场行情就好过预期。他说:“原来还想着往外销,现在光一个汉阴县,我都没法完全满足了。”
  在王世锋帮助带动下,双乳村和邻近的江河村村民也都加入进来。王世锋提供虾苗,还为每个村培养了2个到3个养虾能人。两村合计51户村民,都因为“虾稻共作”多了一条致富路。
  从安康市渔业蓬勃发展中受益的村民还有很多。在距离双乳村不远的涧池镇新华村汉阴永丰特种水产养殖园区,记者见到了正在喂鱼的易世勇。现年47岁的他家中4口人,除他之外均为残疾人,不得已的他只能长期在外务工谋生。
  “以前在外打工,又累工资又低。现在回家乡了,园区工作强度小,1年能拿1万元以上工资。”易世勇说。
  园区主人名叫陈小松,在外奔波10多年后回到家乡,成立汉阴县永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先后流转本村150亩土地,搞起水产养殖。这一干就是7年。
  2017年安康市渔业局组织陈小松到贵州学习,按照当地“稻田养鱼”的做法,第二年流转本村50亩土地做起示范田,每亩稻田投放60只到80只不等的甲鱼。“单纯种水稻一年到头只有600多元的利润。如今综合种植养殖,一田双收,利润翻了4倍多。”陈小松说。
  现在,陈小松还得了一个新头衔——汉阴县渔业协会会长。“农业产品收益慢、效益低、风险大,很多人都不愿意做。如果没人做农业生产,那大家吃什么?我们渔业协会就是为了交流总结经验,集思广益,提高效益,带动更多人发展水产养殖。”陈小松说。
  王世锋和陈小松这样的新型职业农民,只是安康市生态渔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缩影。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生态渔业是安康市农业五大特色产业之一。仅今年上半年,安康市便发展稻鱼综合种植养殖1.6万亩,全市水产品产量2.13万吨,渔业转方式、调结构迈出了坚实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