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生态环境局2019年城市创建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0-05-13 14:48 来源:市生态环境局办公室 王秀荣


近年来,安康市生态环境局把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城市创建的核心,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履行部门职责,以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抓手,突出“六个结合”,务求工作实效,使安康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中心城市宜居度越来越好,城市创建工作连续两年被市创建指挥部评为“优秀”。

将城市创建与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狠抓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在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上下功夫。针对2019年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空气质量同比严重下滑形势,市生态环境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及时启动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专项整治行动,不分昼夜地开展治污降霾专项督查巡查和整治,关闭淘汰落后产能和“散乱污”企业10家、治理7家、启动搬迁2家,拆改燃煤小锅炉12台。全年实现优良天数326天,超省考核任务15天,中心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排名全省第二。排查并整改15个县级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违法问题53个,清理瀛湖养殖网箱3.5万口,取缔入河排污口20个,建成了秦岭保护区内4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全市水环境质量居于全省第一。良好的空气和水环境,为全市城市创建工作增添了底色。

将城市创建与防范安全风险相结合。狠抓环境安全综合治理,在防范化解安全风险上下功夫。紧紧围绕城市创建目标,局党组每季度研究1次安全生产形势,并设立扫黑办公室深入开展行业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强力推进行业“五乱”治理,防范化解环境风险。依托市南水北调环境应急中心信息平台,全天候24小时监控全市重点部位,及时预警排查环境安全隐患,全年累计处置环境安全事故2起。认真做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和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完成普查污染源4428个,完成企业排污许可证核发2084家,我市的排污许可工作进展快受到生态环境部的表扬;全市固定污染源清理整顿工作推进进展全省第一。全市环境安全风险得到有效防控。

将城市创建与提升文明素养相结合。狠抓政治理论和专业学习,在提高工作能力上下功夫。围绕生态文明思想、执法监管文明、业务技能提升等目标,全系统每月开展一期安康生态环境大讲堂,传播生态文明思想、党风廉政建设和工作技能,使干部职工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工作作风极大转变,文明素养进一步提升。2019年年新增11名志愿者,全年共开展环境保护志愿者服务1792小时。系统内志愿者积极开展“车让人·人守规”文明劝导活动、深入社区宣讲新民风、生态文明城市创建、爱国卫生和扫黑除恶知识,以实际行动带动和影响了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

将城市创建与帮扶社区建设相结合。狠抓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在惠及黄沟社区民生上下功夫。针对黄沟社区卫生整治难点,多方筹措奖金10万元,为社区建成了4座垃圾收集转运站,配发50个垃圾桶。联合市文广局,督促黄沟社区“三委”班子紧跟全市形势,深入开展“百日整治”行动,累计组织发动社区群众、干部职工200人投身社区卫生大清理,对突出问题紧盯不放,严格整改,消除卫生死角,社区面貌大幅度改善。

  将城市创建与服务企业发展相结合。狠抓环评手续简化程序,在服务企业发展上下功夫。以职能转变、简政放权为重点,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由审批制改为网上备案制;对涉及行政审批的事项全部纳入市政务服务中心“环保窗口”集中受理,限时办结;对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业类项目简化审批流程,促进项目落地建设。全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报告表的审批时限由法定的60天、30天全面缩短为30天、15天。2019年共受理建设项目环评审批277个,实现了规定期限办结率、群众满意率和出勤率“3100%”目标。

将城市创建与推进重点任务相结合。狠抓政务督办量化考核,在推进创建任务落实上下功夫。通过建立和健全城市创建工作机制,将任务分解到单位(科室)、个人,建立每月台账,落实季度考核,促进各项工作落实。广大干部职工人人奋勇,个个争先,城市创建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等重点工作全面取得成效。2019年,市生态环境局累计获得市派部门社会扶贫、安全生产、扫黑除恶、政务服务、联校支教、帮扶富硒茶叶产业园区、信息工作、食品安全、重点工业企业包联、意识形态等多项重点工作被评为“先进单位”或“优秀单位”,市政务服务中心生态环境窗口被评为“政务服务标兵”和“红旗窗口”,梁洁被市政务服务中心评为红旗窗口、标兵。在全国开展的执法大练兵活动中,汉阴分局被省生态环境厅表彰为2019年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先进集体、监察支队唐邦袅被生态环境部评为先进个人。在全省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中,安康市环境保护监测站荣获团体二等奖,豆艳霞荣获个人一等奖,何云勇、潘盛宁荣获个人二等奖,这是我市环境在监测比武史上的最好成绩,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城市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根本目的是让百姓更宜居、更幸福。我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主动担当作为,积极履行责任,把城市创建与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紧密结合,不断健全城市创建工作机制,为全市人民提供更好生态环境产品,为加快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