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蕴涵文化,环境彰显文明。生态环境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汉阴做为南水北调水源涵养核心区,以创建省级生态县为载体,从污染减排、生态建设、执法监管、污染防治四个方面真抓实干,不断改善县域环境质量,让三沈故里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环境更优美。
循环发展促减排
汉阴在发展与保护的“两难”中,勇于实践,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有县域特色的循环发展之路。2013年,依托月河工业园区和现代农业园区,新增产值亿元以上规模企业10家,实现工业产值90亿元,但全县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374.22吨、氨氮减排27.5吨、二氧化硫减排37.3吨、氮氧化物减排50.2吨,分别较上年下降2%、2%、3.19%、4%。汉阴何以取得双赢呢?
严把准入关,控制增量。在招商引资中杜绝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和产能过剩项目进入汉阴,将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作为企业落户的前置条件,从源头上控制新增污染物。诸如博瑞特新型材料、永丰纱厂一批技术含量高、环境压力小的企业成为了园区产业升级转型的排头兵。
实施“关停改”,减少排放。全年督促23户企事业单位完成环保整改,关停汉源建材、禾烨麦迪森等3家重点污染企业,淘汰浩鑫生物化工皂素盐酸酸解、鹿鸣金矿氰化选金等落后生产线,促企业产业升级,消减污染物排放量,从源头上防控污染隐患。县财政投入专项资金确保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的规范运行,全年垃圾无害化处理达93%,污水处理率达80.6%。
生态建设促发展
做为国家级卫生县城和省级生态县,汉阴实施生态立县战略,这一思路的确立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更是探索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和谐发展新内涵的关键。
近年来汉阴县大力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月河综合整治、小流域治理、天然林保护、长江防护林一系列重点生态建设工程,按照山地森林化、城镇园林化、汉江河月河沿岸景观化,形成全民植树造林机制。从2009年开始连续5年由财政每年筹资2000万元,结合产业建设,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茶则茶,全面对杂灌林进行改造,累计造林绿化5.53万亩,提升植被层次,极大的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结合植树造林,全面推进山体、水体、直观坡面、县城周边的森林化建设和沿高速公路、国道、铁路等交通干线以及重点集镇的河道、通村公路、关键区域的“千里绿色长廊”建设,打造城乡绿色空间和景观风貌。
生态建设强有力的实施,不仅极大的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同时带来了发展的契机。随着凤堰梯田为代表的生态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该县的观光农业、富硒农产品加工、农家乐等产业迎来了新一轮高潮。
过去的一年是收获的季节,该县共创建省级生态镇 6个、生态村2个,创建市级生态镇1个、生态村3个、绿色文明示范单位4个,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取得的成绩只是勤劳朴实的汉阴人民生态立县的注脚,随着2014年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工作的扎实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三沈故里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