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切实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难题,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实现农村建设、经济建设、环境建设同步推进和协调发展,近年来,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摆到了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投入大量资金,专项用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项目建成后,如何筹措运行经费?如何建立管护机制确保治污设施正常运行发挥效益?为破解这些难题,汉滨区积极探索管理机制,逐步建立了“五位一体”的管理模式,确保项目正常运行。
市场运作筹资金建章立制保运行
——汉滨区积极探索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长效管理机制
2012年以来,汉滨区积极争取中省专项资金3032万元,连续3年在茨沟、恒口等9个镇60个村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截至目前,2012年度实施的茨沟、谭坝和2013年度实施的恒口、五里、流水镇已全面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并通过了省环保厅、财政厅的考核验收。项目建成后,有效地解决了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等问题,改善了项目镇集镇村庄的环境面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该区积极探索项目建设管护机制,确保项目正常运行。
一是健全组织,夯实任务。该区各项目镇成立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站,配备环保专干,负责各村环境连片整治组织协调和项目建成后的日常管理及设施设备维护。将辖区路段划分为责任区,实行镇领导包片负责、镇干部定时清扫、环保站工作人员分段督查、环卫人员分段保洁、清运人员日清日运的“五位一体”管理制度。环保站工作人员每天对责任路段进行一次巡回检查,按期通报保洁和清运情况,对保洁员实行绩效考核,确保按时清扫,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二是筹措资金,规范运行。该区采用区政府解决一点、镇上筹集一点、群众缴纳一点“三个一点”的做法,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项目正常、规范运转。区政府每年为项目实施镇解决6至8名公益性岗位,每个公益岗位每人每月补助850元,来弥补环卫保洁工人薪酬不足的问题;示范镇每年从“三公”经费中拿出一定的资金来保证污染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转,同时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按照“谁污染,谁付费”和“谁投入、谁经营、谁收益”的原则,向辖区内经营户、村民收取垃圾清运费(居民住户收费标准为60元/户.年),实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和环卫设施有偿服务制度。
三是出台法规,明确职责。为使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该区先后出台了《农村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畜禽养殖禁限养殖区管理办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实施管理办法》、《河道水源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了项目镇和职能部门的职责、任务,为项目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四是强化督查,落实考核。为有效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该区制定了《环境保护工作不良记录管理办法》,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生态创建等工作纳入区政府年度综合考核范畴,实行日常督查检查、季度考核、年终总评,逐步建立了部门联动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