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对于湖北省的农村环保工作而言,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年份。
新年伊始,湖北省召开第一次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会,正式全面启动了惠及25个县(市)、数百万农民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这一项目涵盖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脱贫奔小康试点县、鄂州城乡一体化试点、“两竹”城镇带、黄冈长江生态环保示范带、梁子湖流域、恩施大峡谷生态旅游示范区七大片区,项目总投资19亿元,计划在2012年初步完成。
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既是一项环境治理工程,也是一项重大的惠民生态工程,是武汉城市圈开展“两型”社会综合试验改革,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有力抓手。事实上,湖北省早在2009年就在仙洪试验区、大东湖水网和鄂州一体化试点长港3地率先开展了连片整治试点,积累了一些有效经验。2010年4月,湖北省被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列为8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份之一,资金安排量居全国首位。湖北省的试点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大,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正式启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解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试点成效,中国环境报记者近日专程赴湖北省武汉、鄂州、潜江等地开展调研。记者深刻感受到,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试点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了环境保护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得到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有效促进了试点区域村庄环境治理,得到农民的积极拥护和大力支持。
与区域特点相结合,因地制宜选择技术路线
鄂州市是湖北省唯一一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全市域覆盖城市。2009年以来,这个市结合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在长港示范区28个村庄开展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为下一阶段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奠定了坚实基础。
走在宽阔的水泥路上,穿行于一栋栋红瓦白墙的小洋楼间,城镇和乡村的区别在记者脑海里变得模糊起来。在城乡一体化的推动下,这里的农民开始了由村民到居民的转变。恒大社区占地面积200多亩,主要安置因恒大项目建设拆迁和迁村腾地的涂家咀湾、大屋村、红莲村、吴力村的村民。据介绍,这个新社区在集中连片开发中,通过迁村腾地节约土地800多亩。由于严格按照工业布局规划引导企业集聚,污染物实现集中排放、集中治理,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
在试点中,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成为整治重点。记者注意到,多数试点地区都能根据示范区域的地区差异特点和环境问题,充分考虑农民的接受程度和使用成本,以示范项目为载体,推广一批、开发一批低成本、高效益、易维护的小型实用环保新技术。
记者在洪湖市滨湖办事处乘风村看到,从村庄里流出的生活污水经污水管道收集后,进入种植有美人蕉、菖蒲等植物的小型人工湿地。经这些水生植物的根系和细砂等过滤净化后,排出的水可以达到国家污水处理二级甚至一级排放标准。
鄂州市环保局局长刘军介绍,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中,鄂州市全力摸索农村生活污水实用技术。如抽调技术骨干组成市环保技术专班,到浙江省安吉县考察学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并结合每个村庄的实际,制定了“集中式埋地式无动力+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和“分户式厌氧池+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方案。
在鄂州,长港镇峒山村先后完成了新社区总体规划、绿化景观带建设,铺设了入地污水管网,形成了循环便捷的道路网络,自来水也进村入户。鄂州市环境工程研究院院长申辉武告诉记者,这个村庄目前已入住110多户村民,已建好的污水处理池每日可以厌氧处理60吨污水,经过处理后的污水水质可以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记者在路口新社区看到,许多人家的屋后都有一个小型污水处理池,占地仅两平方米,池子的出口是人工湿地,种着美人蕉、麦冬等花草。据介绍,村民家的洗涤、洗浴等污水,都可以排入人工湿地进行处理,厕所污水则进入沼气池。这种污水处理池建造时间短,10天之内就可以全部建成。每个处理池花费在3000元左右,由有关部门在验收合格后支付给农户。污水处理池后期的维护费用基本上为零。村民秦自民高兴地说:“以前村子里污水经常横流,现在我们跟城里一样,地上再也没有积水,非常干净。”
在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中,既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也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市场牵引力与政府支持力有机结合起来。为选择适合农村的先进技术,湖北省环保厅正组织3家环保公司在鄂州市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示范。
在大雄大叶村,记者看到这里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示范点已经建成,采用的是STCC方式污水处理技术,即将腐朽废木、木炭、石头等自然素材经科学组合,利用微生物对污水进行处理。负责示范的武汉新天达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江鹰介绍,这项技术的主要特点是不需要大规模铺设管网,具有占地少、运行成本较低等优势。
鄂州市环保局副局长卫才林表示,通过在鄂州的试点示范,环保部门可以选择出工艺操作相对简单、运行稳定可靠、投资节省以及低运行费的先进技术,并向全省推广。
鄂州市副市长胡运星在接受采访时说,鄂州市实行城乡一体化,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就是要在环境保护上做到城乡一体。对于固体废物、生活垃圾,要做到整体收集;污水处理方面,要针对农村的特殊情况实行不同的类型选择。今后,污水处理的各种模式都有可能在鄂州市实践。
纵深推进农村环保“四个两”工程
“四个两”(“两清”、“两减”、“两治”、“两创”)工作模式不仅包含了农村环保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农村连片整治的目标任务所在。(“两清”就是清洁种植和清洁养殖,“两减”就是农药、化肥减量化,“两治”就是规模化养殖治理和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两创”就是农村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的创建)
这一工作模式曾率先在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探索实施。为解决实验区内的突出环境问题,各地启动了3000亩“清水养殖”和3000亩“清洁种植”示范工程,建设了畜禽养殖零排放示范工程,开展了村庄生活污水湿地处理示范工程建设,成效很大。当前,各试点地区正以“四个两”工作模式为基础,结合连片整治示范项目,进一步扩展内涵,将农村环保“四个两”模式和成效向纵深推进。
洪湖市抓住仙洪新农村建设契机,大力推进“四个两”工程,其中,“清水养殖”模式对洪湖水质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清水养殖”中,组织开展水产养殖污染治理研究,制定清水养殖技术标准及养殖规范;启动滨湖办事处600亩清水养殖示范基地建设,保证养殖过程做到“三清”,即清水水源、清水池塘、清水排放;在水源地建立水质自动监测站,24小时监测水质是否达到清水养殖标准;利用人工生物浮岛技术净化池塘水质,保证池塘清洁用水,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循环养殖和生态化养殖模式。
记者在洪湖周边村庄看到,不但每个养殖场完全按照环保要求建设和使用,而且在一些村庄的村口设置有一面墙,墙上是将清水养殖的环保要求写成的村规民约,下方还有各养殖户的亲笔签名。可见,养殖户对清水养殖政策十分拥护,而且贯彻执行程度非常高。
潜江市将“四个两”作为全民环保行动重要内容,加强与市农业等部门配合协作,组织开展技术培训、讲座等,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快农村产业化调整,大力推广清洁种植和清洁养殖模式,严格执行环评和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调整畜禽养殖布局,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同时,积极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如浩口镇同心村、东大院共铺设改造污水管道5209米,建设无动力埋地式污水处理装置3座,建设小型污水生态湿地处理设施102个,修建(安放)垃圾收集池(垃圾桶)150个,建设垃圾填埋场两座,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观。
实现一方水土与一方产业和谐
湖北省是湖泊大省,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始终绕不开对湖泊的保护。
梁子湖流域是湖北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七大片区之一。作为重要水源保护地,梁子湖因其动植物种类多样性与完整性,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潜在的经济价值。在对梁子湖的生态保护工作中,鄂州市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突出生态、保护、和谐的发展理念,梁子湖的生态环境、水质状况、生物植被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
搭乘鄂州市环保局的环境监测船,记者来到了梁子湖的中心——梁子岛。岛上的游客并不多,据说在每年四五月份,梁子岛才开始进入旅游旺季。为控制游人增多带来的污染负荷,有关部门在岛上建设了一座日处理能力为1200吨的污水处理厂。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座污水处理厂运转良好,其出水水质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并配套安装了自动监控设备。
据鄂州市环保局工作人员介绍,为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近年来对梁子湖周边选址不当或不符合产业政策的10多个项目实行了“一票否决”。同时,不断加大对环梁子湖周边排污企业关停力度。据梁子湖区梁子镇负责人傅古华介绍,为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沿湖乡、镇近年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如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在梁子湖区实施以沼气池为纽带的农村生态家园建设示范工程等。
据了解,鄂州市在沿梁子湖连片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中,计划用3年时间,建设23座污水处理设施、11座污水处理厂、86个村庄生活垃圾收集系统、4个垃圾运转站、284座小型畜禽污染处理设施和12座生物浮岛以及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等,逐步推进环境综合治理。
鄂州市副市长胡运星介绍,为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鄂州市近年来加大了对梁子湖区域的治理力度,如在沿湖50公里之内,以前有些地区种植水稻,现在全部改种花卉苗木、果木等。严格限制第二产业发展,基本上不在梁子湖周边布点。严格控制梁子岛开发,在开发、利用时以环境容量为基础,适度发展第三产业,包括旅游业。
不仅仅是梁子湖,大多数试点地区都从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出发,积极采取措施,以实现一方水土与一方产业的和谐发展。如在武汉市,东湖连片村庄整治项目已经进入实施阶段,污水处理站、垃圾中转站、燃煤锅炉改造、污染企业搬迁、东湖湿地景观恢复等民生工程一一展开。为促进东湖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风景区在全市率先完成“三网”养殖退出,清理景区1.13万亩水面;在三环线核心区实施畜禽禁养,共清退畜禽1.5万余头,杜绝养殖污染物直排入湖。同时,众多村集体加强商业、物流等服务配套,推进了村级经济发展。
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环境管理新机制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试点在制度建设方面带来的启示同样很多,并且意义重大。
首先是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机制。记者采访所到之处,各试点市、县(区)政府都对试点工作高度重视,分别成立了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和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机制。其中,各地环保部门发挥了具体负责、跟踪督办的综合职能。其次是形成了良好的专项资金使用制度。在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基础上,各试点单位出台了更为详细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专款专用,公开透明,全程监管,注重绩效,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合同制、招投标制。第三是形成了带动力。将连片环境整治与安全饮水工程、道路“村村通”工程等结合起来,集中资源,重点支持连片整治试点项目村庄,提升了整治的综合成效。
但是,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试点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任务重,经费不足;农村环保工作联动机制亟待建立;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的问题依然存在等。
对此,记者曾与试点地区环保部门的负责人进行过交流。有人认为,在目前的试点中,有经济实力强的地区,也有经济实力不强的地区。对经济较不发达地区,国家及相关部门应在项目和资金方面多给予政策上的倾斜,要整合各职能部门项目资金,联片系统建设,彻底解决农村环境问题。还有人认为,一地要参加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首先要有积极性;其次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再次是基础设施条件不能太差;最后是要有一个统一规划,要有考核标准。
大家有一个共识,就是要创新突破,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环境管理新机制。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刚刚起步,湖北省今后的农村环保工作任务将更加艰巨。对此,各级环保部门应积极应对,创新突破,完善基层环保体制机制。要通过连片整治,加强乡镇环保机构和队伍能力建设,推动环境监测、执法监督等工作向镇、村各角落延伸。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是一项探索创新性的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照搬照套。对此,湖北省副省长张通表示,“各地要结合实际,结合已取得的一些经验,各显所长,积极创新,探索不同的治理模式,在实践中总结,又通过总结指导实践,互为助力,滚动推进,不求一律,但求有效。”
我们深信,3年之后,七大片区将成为国家农村环保的先行区、示范区和生态文明区,形成各具特色的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方案。湖北省各级环保部门在农村环保体制机制建设、农村环保实用技术推广、农村环保监测监察体系建设等方面,必然会探索出好的经验做法,在全国发挥典型带头、示范引路的作用。
(本报理论评论部集体调研,查玮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