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是安康人民的母亲河,也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安康市始终把汉江水质保护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该市全面实施污染减排、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工程,切实加强环境监管,环保投入和能力建设不断加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确保了汉江出陕断面始终保持国家地表水Ⅱ类水质。
高度重视汉江水质保护工作
一是加强研究决策。2014年,在各部门都精简会议、实行开套会的情况下,安康市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单独召开了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对汉江水质保护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市政府坚持每年第一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环保工作,每次召开常务会议之前,都要征询环保部门是否有议题需要上会研究。全年市政府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研究部署汉江水质保护等工作达9次。
二是夯实职责任务。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汉江水质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入开展汉江水质保护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等文件,与10个县区和25个部门签订了《汉江水质保护目标责任书》。对工作开展情况月督查、季通报,跟踪督办。共下发督查通报、预警提示函65件,编发《汉江水质保护工作动态》28期,确保落实。
三是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市委、市政府降低了对经济发展年度考核比重,加大了对汉江水质保护、节能减排、生态建设等环境保护工作考核分值权重,生态环保考核分值由2013年以前的12分调增至24分,对超额完成省定生态环保考核指标的实行双倍加分,完不成任务的双倍扣分。对工作不力造成出境河流断面水质超标50%或辖区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实行“一票否决”。
四是积极探索推行了“河长制”,对江河沟溪实行网格化管理。落实了县(区)、镇、村(社区)三级责任,增加汉江及主要支流水质监测断面和监测频次,监测结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年底按照“水质好转、维持现状、水质恶化”三种情况确定考核结果,并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发展循环产业 从源头上减少污染
一是大力发展“飞地经济园区”。在汉江干流20公里范围内严禁有污染的工业开发,在重点开发的1915平方公里区域发展“飞地经济园区”。
二是不断完善配套设施,着力提升安康高新区、恒口示范区、瀛湖生态旅游区和县域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三区两园”承载能力,促进工业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
三是大力培育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文化创意、健康养生、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园区经济、山林经济、涉水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等生态产业。通过转变发展方式,从源头上减少经济发展对汉江造成污染。
加大资金投入 加强水污染综合防治
一是在流域污染治理方面,近几年全市累计投入11亿元实施了长治、丹治工程,实施小流域治理项目250多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00多平方公里;投资108亿元大规模实施汉江综合整治;投资18.6亿元建成了21个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厂;实施了汉江沿线18个重点镇污水、垃圾处理项目。特别是在省环保厅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努力争取,瀛湖被列入国家15个生态环境保护重点湖泊。2014年5月,财政部、环保部正式批复安康瀛湖生态保护项目总投资7.6亿元,目前项目进展顺利。
二是在生态保护方面,我们以生态创建为抓手,持续推进造林绿化。全市10个县区,已有2个县创建成为国家生态示范区,3个县创建成为省级生态县,1个县通过省级生态县验收,2个县通过省级生态县专家技术评估。创建国家级生态镇村8个,省级生态镇村111个,市级生态镇村364个。
三是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面,投资7214万元,完成了3个县区24个镇135个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工程,城乡环境持续得到改善,有力促进了汉江水质保护。
以污染减排为杠杆 推动水质保护工作落实
一是坚持以总量定项目、定产能,把污染物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坚持最严格的环评审批制度,从源头上控制新增污染物排放量。
二是认真落实污染减排任务。市政府制定下发了《2014年度主要污染物减排实施方案》,编制污染减排项目108个,与县区政府和有关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细化任务,严格考核。筹备举办了全省污染减排形势分析会议,学习借鉴兄弟地市工作经验,推动工作落实。投资9.52亿元实施了32个重金属减排项目,建成竣工19个。实施了26个尾矿治理、54个工业污染治理和145个节能技改项目,完成了15个规模化养殖场污染治理工程,关停“两高”小企业13家、水泥建材生产线9条。
三是加强“两厂(场)”、重金属、黄姜皂素等重点污染源的监管,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坚持依法行政 严格环境执法监管
按照“坚持最严格的标准、落实最严格的措施、实施最严格的监管、执行最严格的问责”的要求,加强执法,铁腕治污。组织在全市深入开展了汉江“十项”专项整治行动。建立环保与公、检、法等部门联合执法办案制度,环保局与市中院、检察院、公安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依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通知》,严肃查处、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公安机关对2名私挖滥采环境违法人员依法行政拘留。联合省环境执法局,对全市污水处理厂、黄姜皂素、重金属、水泥、医药、化工等6类污染源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专项执法督查。全年共组织开展综合执法检查9次,出动执法人员1640人次,检查各类企业573家,查处整改环境问题623个,挂牌督办企业2家、关停20家。
加强水质监测,对全市19个水质监测断面、18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每月监测一次,监测结果每季度全市通报一次,共出具监测数据 12336个,做到了及时通报、及时预警。
落实“四个清楚” 加强环境风险防范
一是认真落实“四个清楚”,即对环境现状和发展趋势清楚、污染源在什么地方清楚、环境风险是什么清楚、污染减排和风险防范的措施对策清楚。建立健全93家重点污染源、93家重点环境风险源企业数据库。召开了重金属、黄姜皂素企业负责人会议,学习宣传有关政策,签订了环保承诺书,落实污染防治责任。对重金属企业、黄姜皂素企业环境状况每半个月报告一次,每月重点检查一次。
二是大力推进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体系建设。安装在线监测设施45台(套),视频监控4台。2014年,全市国控源自动监控数据传输有效率达到93.1%,国控源自行监测结果公布率达到96%,国控源监督性监测结果公布率达到96.5%,完成了省下达任务。
三是认真做好环境应急工作。建立健全环境应急体系,启动了陕南环境应急救援中心建设。组织开展了“保护汉江水质”应急演练。四是及时处理舆情信息。健全完善了环境舆情应对、调查处理和信息反馈制度,落实各级职责和人员。编发《舆情快报》62期,处理网络舆情53起,及时消除了环境安全隐患。五是开展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完成37家企业投保工作。(文 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