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安康市委关于统筹协调指导督导做好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

发布时间:2021-04-06 16:33 来源:市政府网站

  根据省委统一部署,2020年5月10日至30日,省委第七巡视组对我市汉滨、石泉、宁陕、紫阳、平利、旬阳等县区开展了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6月19日,省委第七巡视组反馈了巡视意见。按照巡视工作有关要求,现将巡视整改情况予以公布。

  一、强化政治担当,扛牢巡视整改主体责任

  (一)提升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市委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的政治标尺和践行“初心使命”、做到“两个维护”的实践载体,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最大的作风改善,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不动摇,坚持把问题整改作为巩固提升脱贫质量的重要举措。省委第七巡视组反馈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意见后,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先后进行专题研究,精心部署贯彻落实意见,明确提出工作要求。市委、市政府班子带头,同步指导各县区党委围绕“落实党中央脱贫攻坚方针政策和省委部署要求,落实脱贫攻坚政治责任,落实抓组织建设促脱贫攻坚工作,落实巡视、成效考核和各类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整改”四个方面,召开了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通过深入查摆突出问题,认真剖析问题根源,进一步增强了脱贫攻坚工作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现实紧迫感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心决心。

  (二)加强组织领导,夯实主体责任。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市级领导任副组长,23个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市委整改工作主体责任和市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10名市级领导牵头负责4个方面13类28个问题整改。10个县区和12个市级牵头整改责任部门根据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反馈问题,紧密结合本县区、本部门、本系统工作实际,成立了领导机构,夯实了领导责任,制定了整改方案,列出了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和完成时限,对所承担的整改任务逐条逐项对照检查和整改落实,形成了上下贯通、责任到底、合力攻坚的责任体系。

  (三)注重统筹协调,扎实推进整改。坚持将省委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工作与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国家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和“三排查三清零”等工作统筹结合,对各类问题进行再排查、再梳理,结合工作实际一体推进整改。精心制定《市委统筹协调指导督导做好省委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方案》,将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反馈各县区的问题从整改时限、整改要求、监督检查等方面统筹提出指导性意见和明确要求,确保整改工作有序推进、全面落实。为确保整改工作协同推进,我市从问题认领、措施制定、责任落实、取得成效、任务完成等方面着手,对各县区整改工作方案和整改进展情况报告逐项审核,及时纠正工作偏差,确保反馈问题如期高质量完成整改。

  (四)强化督导督查,保障整改效果。坚持把省委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纳入日常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市委成立3个巡察组,围绕省委巡视反馈问题,对工作任务较重的汉滨区、紫阳县和旬阳县开展了脱贫攻坚专项巡察,坚持驻县区开展实地督查,传导问题整改工作压力,推动问题有效解决。市脱贫办整合督查力量,先后两次组织对10个县区40个村和15个市直部门问题整改工作进行了督导督查和抽查核查,核实整改成效,现场反馈问题,督促指导纠正,推动问题整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反馈问题整改落实

  (一)落实党中央脱贫攻坚方针政策和省委部署要求方面

  1.关于“‘两不愁三保障’仍有短板,巩固提升面临较多问题”整改情况

  (1)关于“义务教育保障体系不够完善。10个县区均存在少数残疾学生送教上门还不到位的问题;汉滨等6个县区有52所学校未完成旱厕改造”的问题。

  一是印发了《关于规范做好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2020年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做好2020年全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管理工作的通知》,2019至2020学年,所有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都经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做出评估,并严格按照评估意见落实教育安置,确保残疾儿童、留守儿童、随迁子女等特殊群体平等接受教育权利。二是统筹中省各类资金,落实配套资金,加强项目管理,推进中小学校旱厕改造进度。目前,全市统一规划的142所学校已经全部完成旱厕改造,其中,汉滨区等6个县区52所学校于9月1日前全部改造到位。

  (2)关于“饮水保障存在薄弱环节。10个县区存在生活饮用水管网运行管理不规范、水质不够稳定,季节性缺水等问题,部分村供水工程消毒设施配备和运行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

  一是围绕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运行管护和水质水量安全达标工作重点,对全市农村安全饮水情况进行了摸排,纳入全省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管护运行问题清单共238个,涉及工程点201处,按照“发现一处,解决一处”的要求,已全部整改完成。二是制定了《安康市农村饮水安全季节性缺水供水应急工作方案》,购买或协议落实应急送水车59辆,采取分时供水、储水调节等措施保障应急供水;积极推进水费计量收缴,所有集中式供水工程已全部完成定价,引导农户节约用水,减少浪费。三是印发了《安康市关于加强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落实管护责任、全面加强饮水安全水质检测工作。目前完成水质检测6507份,新增消毒设备643台(套),购买消毒药剂12.4万公斤。积极推广水质消毒晶片等措施,对降雨期间短期的水质浑浊采取储水调节方式解决。四是积极落实各类管护保障措施,建立市县两级农村供水运行管护长效机制。全市共落实维修管护资金2631万元,落实供水管护人员4818人,开展管水员培训4242人次,村级供水管护责任落实和管护水平明显提升。完善农村供水投诉受理和回访机制,发放“明白卡”69.2万份,保持群众用水诉求渠道畅通。

  2.关于“落实脱贫攻坚政策要求有差距”问题整改情况

  (3)关于“产业扶贫基础薄弱。产业扶贫组织化程度还不高,村级集体经济、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带动产业发展能力还不强;特色产业规模还不大,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平利等3个县个别村集体经济2019年未分红,旬阳县棕溪镇展元村2019年集体经济人均分红仅29.9元;汉滨区拐枣种植面积已经超过10万亩,但无大企业引领打造品牌及深加工;白河县油用牡丹、魔芋等传统优势特色产业虽有一定产业基础,但集约化、标准化程度低”的问题。

  一是按照“产业支撑、园区承载、龙头引领、品牌提效、改革驱动”的思路,突出生猪、魔芋、茶叶、核桃、生态渔业等五大产业,加快提质增效,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联合体发展水平。目前,全市贫困户养殖生猪120万头,发展魔芋20.9万亩,种植茶园19.18万亩,发展核桃等林果17万亩。二是鼓励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培育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健全适应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标准体系,支持农产品电商服务平台和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和农资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格局。三是强化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持续实施“三年百市百店千点”行动,统筹安排参展促销,促进优质特色农产品销售和品牌推广,“安康富硒茶”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安康汉水鱼”集体商标成功创建,“安康魔芋”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白河木瓜等14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四是平利县、汉阴县、宁陕县、旬阳县进一步完善了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制度,制定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方案。其中,平利县开展村集体经济分红情况大排查,强化集体经济财政资金收益分配管理,2019年79个贫困村和2020年度52个非贫困村按要求落实了村集体经济收益分红;汉阴县收益分红向无劳动能力户、残疾户特殊贫困人口倾斜,2019年2678户贫困群众共分红118.78万元;宁陕县71个村6080户贫困群众2019年共分红133万余元,户均增收210元;旬阳县棕溪镇展元村2020年落实了集体经济扶持资金50万元,预计集体经济收入可达5万元以上,惠及659名贫困人口。五是延伸产业链。目前,汉滨区10万亩拐枣产业挂果面积近2万亩,属初果期,按照当前挂果面积和挂果率,重点对安康静宾酒业和安康市康曲酒业公司两家拐枣产业深加工企业进行扶持,促其达产达效。六是白河县紧紧围绕“茶叶、油用牡丹、魔芋”等主导产业,加快“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产业格局的形成,注重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升产业集约化、标准化水平,目前已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6个、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133个、合作社446个、家庭农场192个。

  (4)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落实不到位。一些搬迁群众还依赖原住地生产生活,存在“两头跑”现象,部分县区旧宅腾退按时清零难度大;安置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不够完善。汉滨区大河镇、双龙镇等安置点义务教育学校配套建设进度缓慢;旬阳县3个安置点学前教育设施尚未建成、6个安置点污水处理设施未投入使用”的问题。

  一是认真落实市委《关于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扎实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四大行动”,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园区、社区工厂建设,用产业和就业带动搬迁安置群众增收,促进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就业。目前,全市1364个搬迁安置点共建成农业产业园区815个,建成投用社区工厂591个,3个建成待招商,带动2.13万名贫困群众就近就业。二是由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市纪委监委、市脱贫办、市自然资源局组成督查组,对各县区旧宅腾退情况进行持续督导核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旧宅腾退按要求完成。三是开展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发展重点任务及重点领域建设需求全面摸排,加大项目投资力度,持续关注搬迁群众入学就读、医疗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问题。目前,全市搬迁安置社区单独组建党组织64个,联合、挂靠党组织209个,选派党建指导员和第一书记617人,建成党群服务中心477个,实现1364个安置点自治组织全覆盖;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规划配建学校45所,目前已建成39所,在建6所(2020年12月底完成);2020年新建、改建卫生服务机构17个;2020年计划成立业委会153个,引进或组建物业205个,目前成立业委会149个,已建物业机构205个。四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按照中省时间节点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双龙镇中心社区幼儿园建成投入使用,大河小学迁建项目一期工程已完工。旬阳县双河镇高坪社区、小河镇小河社区、城关镇四海逸家安置社区3个学前教育设施已经完工,6个安置点污水处理设施已经全部正常投入使用。

  (5)关于“金融扶贫效果不理想。小额信贷获贷率还不够高,宁陕县等4个县区获贷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贷款资金管理使用不够规范,白河县“户贷企用”类扶贫小额信贷化解缓慢,2017年11月以前全县“户贷企用”总额505万元,截止2020年5月底余额仍有495万元”的问题。

  一是针对4个县区获贷率低的问题,县区和承贷银行机构认真落实分片包干责任制,全面摸排有效信贷需求,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做到能贷尽贷,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46.99亿元,获贷率39.66%,其中:汉滨区、汉阴县、石泉县、宁陕县获贷率分别为32.27%、34.55%、46.88%、55.84%。二是加强“户贷企用”监测,按照“一企一策”的要求,分类制定风险处置退出预案,确保到期前全部稳妥退出,扎实做好风险化解和贷款资金管理使用。全市“户贷企用”贷款已全部化解,今年累计退出254笔1248万元;农行白河县支行495万元“户贷企用”贷款已稳妥退出。

  (6)关于“兜底保障政策落实不够及时。石泉县242户边缘户符合低保、特困供养等条件但未及时纳入,紫阳县双安镇扶贫公益性岗位两个月工资未按时发放,巡视期间已督促立行立改”的问题。

  一是结合贫困人口排查和农村低保覆盖率提升工作,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兜底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农村低保15.6万人,较去年年底增加4.85万人,覆盖率为6.28%。石泉县242户边缘户,已纳入低保、特困供养236户,临时救助1户,5户经核实核查不符合条件。二是加强对公益性岗位管理使用工作情况督查,进一步规范公益性岗位履职考核,并及时拨付补贴。

  3.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措施一度不够有力”问题整改情况

  (7)关于“疫情导致扶贫产业受到冲击、项目建设进展滞后、外出务工受到影响”的问题。

  一是加快推进扶贫产品认定,落实落细消费扶贫奖补政策,激发各类带贫益贫经营主体、企业加大产品销售力度,增强企业效益。积极探索产品外销门路,加强与苏陕协作单位、中央定点扶贫单位、“三大帮扶”体系和省市帮扶单位的联系协调,并建立长期稳定的农副产品供销关系,帮助贫困人口销售农副产品,确保贫困群众稳步增收。推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带头参与消费扶贫,引导民营企业和爱心人士积极参与“以买带帮”活动,助推农副产品进机关、进高校、进企业、进家庭,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致富,稳步实现脱贫,全市建成消费扶贫专柜280个、专馆48个、专区54个,累计销售扶贫产品127255.46万元,其中江苏省销售6421.1583万元,其他东部地区销售739.45万元。二是落实重点项目主抓领导和干部责任,集中研究破解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困难问题,全力促进项目有序开工建设。加大项目的督查通报和跟踪督办力度,进一步简化项目审批流程,倒排工期,开足马力建设。2020年安排的扶贫项目5910个,涉及投资总额36.1162亿元。目前已开(复)工5910个,开(复)工率100%;已完工项目5520个,完工率93.4%;已安排资金36.1162亿元,资金支出33.1396亿元,支出率91.76%。三是印发了《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通知》,出台全面应对疫情影响的具体措施。全面落实各类援企稳岗政策,千方百计稳住本地就业岗位,扩大本地就业。全市39.77万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创业,19.61万贫困家庭实现了一户至少一人稳定就业。积极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促进贫困劳动力务工增收,实现转移就业31.43万人。加大就业培训,多渠道提供就业信息,多途径组织有外出意愿的贫困人口和二次返乡人员转移就业,累计培训21538人次。积极组织复工复产,全市各类扶贫龙头企业391家和扶贫车间661家,复工率达到100%,复工就业人数2.7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人数10526人,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采取公益岗安置、集体经济分红、兜底保障以及引导在本地发展产业等措施,帮助39718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其中新开发公益岗位17560个。

  4.关于“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任务重”问题整改情况

  (8)关于“基础设施脆弱。自然灾害频发,抗灾能力差。谈话反映,一些镇村普遍存在‘年年修路年年没路’”的问题。

  一是严格执行《安康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护长效机制,明确养护管理主体责任、养护内容、资金落实、监督检查及考核奖惩,强化日常养护,提升农村公路抗灾能力,确保全市22550公里农村公路畅通。二是加强通村公路动态监测,按时上报监测台账,对因灾出现问题路段,及时采取措施修复,满足农村群众出行需求。

  (9)关于“致贫返贫风险高。10个县区边缘户、监测户共计8066户,占全省28.7%,旬阳县各矿区因尘肺病致贫返贫的风险较大;白河县有劳动力家庭转移性收入比例超过80%的贫困户共有572户”的问题。

  一是建立“四支队伍”走访排查、部门预警筛查、扶贫部门监测报警的条块结合动态预警监测机制,加强对4188户边缘户和3881户脱贫监测户分类管理、分色标识,逐户建立预警台账,短板漏项逐一对标销号,防止脱贫人口返贫、边缘人口致贫。二是全面落实“一对一”帮扶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对有劳动能力、有发展产业意愿的监测对象,突出产业就业扶持,给予政策、技术等支持发展产业,加强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帮助提供就业岗位,实现就业;对无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进一步强化综合性社会保障措施。三是旬阳县在全县开展了尘肺病患者兜底政策落实情况排查,对在产生职业危害企业务工的558人进行体检,并建立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全县涉及粉尘污染的矿区、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职工参加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实现了应保尽保;对尘肺病患者落实基本医疗保障,并将其中的贫困人口纳入三重保障范围,按标准进行资助参保,落实一人一档随访服务;落实各项兜底保障政策177人。四是白河县对572户有劳动力家庭转移性收入比例超过80%的贫困户进行摸底排查,分类整改。其中,通过开发公益岗位、提供岗位信息等引导312户外出务工或就近就业,逐步改善了贫困户收入结构;信息误录的215户已在扶贫信息系统修正;对家庭中虽有劳动力,但劳动力人数占比低的45户(家中存在高龄、残疾、病人、学生等不同种类的特殊人群),转移性收入确实高于产业就业收入且无法改善的,同步做好备案。

  (二)落实脱贫攻坚政治责任方面

  5.关于“党委、政府落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不够到位”问题整改情况

  (10)关于“个别县区党委落实主体责任有差距。汉滨区、紫阳县被2019年全省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结果通报为“综合评价某方面问题突出”,易地扶贫搬迁进度慢,一度被国务院扶贫办和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列为监测对象,在2019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排名靠后,被省委、省政府约谈”的问题。

  一是深入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大学习大培训,举办脱贫攻坚专题研讨班3期,培训班3期,选派134名党员领导干部和镇办干部参加中省举办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各类培训班,市县联动培训扶贫干部9679名,进一步增强抓好抓实脱贫攻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切实发挥目标考核对脱贫攻坚的导向和指挥棒作用,突出考核权重,县区、部门考核分值分别为30分、20分,明确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发展工作不得低于30%。充分运用2019年脱贫攻坚考核结果,落实脱贫攻坚“一票否决”制度,目标责任考核“限制评优”县区2个。三是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对已脱贫人口持续进行帮扶,不断巩固脱贫成果,剩余3.34万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四是成立由市级领导任组长的驻县挂牌督战组,对汉滨区、紫阳县、旬阳县脱贫攻坚工作进行挂牌督战,帮助基层发现问题,现场指导整改。共督查调研村(社区)547个,入户走访群众4036户。

  (11)关于“个别县主要负责同志对脱贫攻坚政策业务学习研究不深入不全面,重点工作推进有差距”的问题。

  一是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脱贫要求,夯实县区委书记“一线总指挥”责任,持续深入推进“五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行动。截至目前,市委书记累计遍访重点任务镇128个、县委书记遍访贫困村992个、镇村书记累计遍访贫困户793270户,累计解决具体问题185787件。二是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脱贫攻坚干部教育培训的中心内容,组织全市县处级领导干部对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进行专题学习。三是将县区、镇办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脱贫攻坚应知应会知识及履职情况作为日常督查和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采取视频会议形式对县、镇、村近万名一线扶贫干部进行了全面的业务培训,印发了“四支队伍”应知应会100题,切实提高各级扶贫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

  6.关于“职能部门履职尽责不够到位”问题整改情况

  (12)关于“汉滨区水利局对瀛湖镇桥兴村5口水窖灌溉工程建成多年一直闲置监管缺失;石泉县农业农村局指导熨斗镇个别村光伏电站扶贫公益性岗位支出比例未达到80%的标准,仅为60%。镇坪县少数县直部门在责任落实、统筹配合上还存在各自为政、工作不实的情况;汉阴县少数单位选派驻村工作人员帮扶能力与脱贫攻坚工作需要有差距,群众满意率不高”的问题。

  进一步夯实“八办三组五保障”单位工作职责,加强行业部门工作沟通衔接,实现信息共享,对督查督导督战中发现的问题,实行县区和行业部门双线交办,全面整改。一是汉滨区举一反三排查整改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管护和运行问题,严肃查处汉滨区瀛湖镇桥兴村五口水窖闲置问题,给予党纪政务处分5人,组织处理1人,并作为典型案例,通报曝光,警示警醒。印发了《灌溉水窖建设技术要点和管理标准》,规范了灌溉水窖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出台了《汉滨区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办法(试行)》《汉滨区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管护补助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等小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长效机制;修订了《汉滨区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运行管理办法》和《汉滨区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基金筹集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供水工程的权属和各类供水工程维修基金提取标准。二是严格执行《陕西省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分配管理工作意见》,落实村级光伏扶贫电费收益80%用于公益岗位和支付贫困劳动力劳务费要求。石泉县指导镇村因地制宜开发公益性岗位,重新制定了光伏电站收益分配方案。目前,熨斗镇板长(中河)、麦坪、刘家湾等村已经制定光伏电站收益分配方案,开发公益性岗位48个,收益分配比例符合政策要求。三是镇坪县印发了《关于调整充实全县脱贫攻坚责任体系的通知》,落实县委常委联镇、县直部门联村、广大干部联贫困户的“三联包抓”全覆盖责任机制,制定“四支队伍八坚持八不准”制度规范文件,确保了基层扶贫工作标准不降、力度不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四是汉阴县深化“组织部门抓示范培训、行业部门抓业务培训、各镇抓日常培训、村级自主学习培训”四级联训体系建设,常态化抓好驻村干部学习教育,不断提升驻村工作队员的帮扶能力。委托县民意调查中心,每月对第一书记履职情况和“满意率、知晓率、入户率”进行民意调查,对满意度较低的人员进行通报。今年以来,对7名履职不到位的驻村人员进行了通报约谈。

  (三)落实抓组织建设促脱贫攻坚工作方面

  7.关于“抓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促脱贫攻坚还存在不足”问题整改情况

  (13)关于“持续传导脱贫攻坚责任压力不够, 10个县区实现脱贫摘帽后,一些干部对后续任务重、疫情影响大、时间节点紧等形势认识不足,有的存在盲目乐观思想,有的存在松劲厌战情绪。谈话反映,镇坪县在2018年脱贫摘帽后,部分负责脱贫攻坚的职能部门领导和镇村干部,松口气、歇歇脚的现象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是印发了《关于开展县区、市直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综合研判工作的通知》,将抓脱贫攻坚工作成效作为党政领导班子综合研判重要内容,与干部调整任用挂钩。二是组织党员干部结合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初心使命四问”交流研讨870多场次,引导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主战场镌刻初心和使命。三是开展脱贫攻坚谈心谈话活动,确保脱贫攻坚一线干部人在、心在、状态在。对10个县区、32个村开展暗访督查,并对存在问题进行通报、限期整改。依托“安康智慧党建”大数据可视化平台开展3次线上督查指导,对措施落实不力、管理考核不严的及时提醒、督促整改。四是镇坪县通过夯实责任、强化考核、督促检查、鼓励激励等措施,进一步强化职能部门领导和镇村干部责任,传导压力,防范松劲懈怠现象。镇坪县制定印发《县委常委会2020年度抓基层党建责任清单》《2020年度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办法》等文件,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纳入基层党组织书记评议考核重要内容;组织开展扶贫领域问题专项检查3次,开展干部作风监督检查5次,集体约谈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7人,调整提拔扶贫一线干部5人。

  8.关于“部分县区党委抓基层党建促脱贫攻坚还有差距,对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解决办法不多、措施不够有力”问题整改情况

  (14)关于“10个县区虽然前两年对378个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了整顿,但2020年仍有101个需要整顿。其中村党支部书记不胜任不尽职16个、管理混乱和矛盾问题突出52个、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和服务群众能力不强11个、党员致富带富能力不强和发挥作用不明显8个”的问题。

  一是认真落实《关于实施“基层党建落实创新年”工作方案》,制定《2020年基层党建重点任务清单》,以基层组织建设新成效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全面落实动态精准排查、联动精准指导、靶向精准转化、科学精准考评、长效精准预防“五精准”措施,推进101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转化提升,保持动态“清零”。二是巩固提升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省级示范村创建成效,扎实推动第三批48个省级示范村和400个市级示范村创建。三是印发《关于认真做好农村和社区“两委”换届准备工作的通知》,提前谋划村级换届,开展村“两委”班子研判。四是深化“支部+X+贫困户”工作机制,深入开展调研,试点推行“支部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享”发展新模式,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是组织开展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资格审查,对15名不符合条件要求的及时予以调整。

  (15)关于“10个县区农村基层党支部普遍存在缺乏后备人才、村级带头人选拔难等问题,部分村至今没有合适的“一肩挑”候选人,村党支部书记普遍年龄偏大、学历偏低,难以胜任领导发展村集体经济、抓党建促脱贫的工作要求”的问题。

  一是建立23个“一肩挑”尾留村台账,落实县镇两级领导包抓,严格按照备案管理办法规定的人选标准和选配程序,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办法,推行“一肩挑”能力提升、管理考核、事务决议、监督约束、后备选育制度,采取集中培训一批、兼职实训一批、跟班学习一批的方式切实增强本领。二是建立健全村干部后备选育制度。持续开展返乡创业人才“双建双培”活动,深入实施“万名优秀青年回引”行动,从村“两委”副职和“土专家”“田秀才”、返乡创业能人、乡村医生、毕业大学生等人员中,为每个村择优确定至少2名40岁左右、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一肩挑”干部后备力量。全面推行“一村一大学生计划”,回引安康籍大学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创新后备力量“定岗锻炼”制度,建立“1名联村领导+1名乡镇(街道)干部+1名村‘两委’班子成员”结对培养机制,保证近期有人用、远期有人接。三是建立健全能力提升制度。实行集中培训一批、实地训练一批、跟班学习一批,将全市1650名“一肩挑”干部全部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市县联动开展全员培训,选派528名“一肩挑”干部到新社区工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等经济实体兼职实训,到帮扶单位、县区部门、镇(办)机关学习锻炼,着力增强驾驭全局、引领发展、服务群众、依法治理的本领。

  (16)关于“宁陕县住建局2018年4月派工勤人员为四亩地驻村第一书记,现仍为驻村工作队员”的问题。

  进一步规范全市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选派管理,确保人员过硬。宁陕县住建局已于7月3日重新选派符合条件人员担任四亩地村工作队员。

  9.关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不同程度存在”问题整改情况

  (17)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还不够到位。会议多、文件多、检查多、重痕迹问题还未根除。座谈反映,领导干部多数时间‘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的问题。

  一是严格落实中省市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有关规定,坚持标准不降、力度不减,继续对文件会议实行计划管控,落实“无会月、无会周”制度,对市级全局性会议进行统筹,确保文件会议只减不增。二是严格执行督查检查计划管理和审批报备制度,持续改进督查检查方式方法,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截至目前,以市委、市委办名义召开会议30次,同比下降9.1%;印发文件86份,同比下降6.5%;计划开展全市性督查检查考核26项,同比压缩35%,印发了《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任务清单》,制定28条措施确保“减负”落地。

  (四)落实巡视、成效考核和各类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整改方面

  10.关于“县区党委传导夯实整改主体责任上还有不足”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18)关于“部分县区党委直面问题的意识不够强。平利县个别乡镇照抄照搬县委整改方案”的问题。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把问题整改作为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完善提升的重要手段,全面认领问题,直面存在问题,认真排查梳理,坚决杜绝照搬照抄。二是坚持把问题整改工作纳入脱贫攻坚常态化督导督查重要内容,在督查中找问题、教方法,确保整改实效。三是实行整改方案和问题清单提级审核,指导各级各部门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平利县组织对各镇、各责任单位上报的整改方案进行了严格审核,对上下一般粗、照抄照搬等现象已限时整改到位。

  (19)关于“整改责任夯的不实。个别行业部门和镇村把整改任务安排给分管领导和驻村工作队员。紫阳等3个县个别镇和行业部门主要领导对牵头重点问题整改抓得不紧不实”的问题。

  一是进一步夯实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整改主体责任和党委(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紫阳、旬阳、汉阴3个县夯实了各镇、相关部门党委(党组)书记整改责任,主要领导亲自研究部署,集中解决重点难点和突出问题;其他领导按照分工抓好分管领域问题整改落实,务求整改取得实效。二是坚决杜绝“层层甩锅、责任下甩”,对督查督导中发现的责任不实现象及时反馈纠正,对履职不力的突出问题及时移交纪检监察机关。汉阴县2人因整改不力被问责。

  (20)关于“整改措施针对性不强,破解问题力度不够。对普遍存在集体经济带贫益贫效果不明显的问题,虽长期坚持整改,但效果不够明显;教育、医疗系统基层人才短缺的问题仍未改观”的问题。

  一是加强对县区和行业部门问题整改工作业务培训和督查督导,指导各级各部门制定管用可操作的整改措施,推动问题真改实改。二是各级各部门对短期内无法整改到位的问题,进一步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尤其对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带贫益贫、教育和医技人才短缺等问题在政策和人财物等方面予以倾斜,推动问题解决。全市音体美教育缺额489人,2020年全市教育系统招聘教师1675人,其中,体音美教师376人,占缺额的76.89%;2020年全市医疗卫生系统招聘专业技术人员464人,其中,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招聘429人。三是组织开展整改成效核查核实,坚决杜绝整改不严不实和虚假整改现象。

  11.关于“整改长效机制还不健全,部分问题整改尚未完成”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21)关于“个别地方结合工作实际举一反三找问题、查短板不到位,对巡视、成效考核和各类监督检查反馈的问题整改和工作推进结合不紧密,存在就整改抓整改、老问题解决新问题涌现的现象”的问题。

  一是建立问题整改核查核实工作机制,明确问题整改核查核实工作责任、工作原则、工作方法和结果运用,切实推动排查问题真改实改彻底改。9月初,市脱贫办组织对10个县区和12个牵头部门中省脱贫攻坚反馈问题整改和省委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成效进行抽查核实,对发现问题及时督办,下发督办提醒函2期。二是加大对问题整改工作的督导督查力度,及时向督查对象反馈存在的问题,对典型突出问题在全市举一反三、引以为戒,对屡查屡犯或整改不力的人和事移交纪检监察机关。2020年,查处应付整改、整改不力、弄虚作假问题4起,处分2人,组织处理3人。

  (22)关于“2019年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国家和省级成效考核、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等各类反馈问题,截止5月29日,已完成整改25个,其中14个需长期坚持整改,剩余3个问题整改尚未完成”的问题。

  按照省市统一安排部署,在确保整改实效的前提下,指导县区和行业部门如期高质量完成整改任务,对需长期坚持整改问题进一步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截至目前,2019年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国家和省级成效考核、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等反馈我市42个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其中14个需要长期坚持。

  三、持续用力推进,深化巩固巡视整改成果

  市委将继续贯彻中央、省委要求,坚持整改目标不变、整改劲头不松、整改力度不减,有序有效、持续深入推进各项整改工作,不断深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一)不断提升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一手抓问题整改,一手抓工作推进,统筹抓好省委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和中省其他批次反馈问题整改,实现整改质量和脱贫质量双提升。

  (二)全力巩固脱贫成果。继续按照“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监管”的要求,坚持帮扶力量不减,扶持政策不变,进一步建立健全巩固脱贫、防止返贫长效机制。持续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对标补短”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工作不留漏洞死角。突出稳岗就业、消费扶贫、搬迁后扶等工作重点,严防致贫返贫现象发生,夯实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基础。

  (三)持续推进问题整改。巩固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成效考核、省委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等中省反馈问题和自查发现问题整改成效,统筹做好2020年国家脱贫攻坚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切实增强做好整改工作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不断优化长效机制,推动长期坚持整改问题取得更好成效,防止个别问题反弹,确保问题彻底整改。

  (四)加大督导督办力度。紧盯中省各级反馈的各类问题,围绕重点任务、重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点对点的督导督查,传导工作压力,掌握工作进展,发现存在问题,纠正工作偏差,指导帮助基层解决后脱贫攻坚时期问题整改中的难题,督促各级各部门高标准抓好整改落实,确保中省反馈问题整改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上级检验。

  欢迎广大干部群众对巡视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如有意见建议,请及时向我们反映。联系方式:电话0915-3182271;邮政信箱:安康市汉滨区育才路111号市委巡察办;邮编725000;电子邮箱:ankangxunchaban@163.com。


                                                                                                         中共安康市委

                                                                                                      2021年3月23日